万光侠,首届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社科处处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点学术带头人、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学位点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国人学学会理事、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山东省高校哲学教学研究会会长。入选山东省高等学校第五批省级中青年学术骨干、第三批齐鲁文化英才(理论界)、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荣获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管理与学科建设”先进个人称号。
万光侠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教学方面,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主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人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等课程,主持完成教改项目4项。在科研方面,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含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社会科学研究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20余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哲学原理》等全文转载和《新华文摘》等摘编,出版学术著作(含合著)6部,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在指导培养研究生方面,现已指导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77名。2013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张九童被评为2014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被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大众日报等媒体报道,引起广泛反响。
艾洪滨,首届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高频心电图学组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生理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山东师范大学生物科学系主任,动物学硕士点负责人。197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专业。1988年获山东师大理学硕士学位。1993年被评为山东省高校中青年学术骨干。先后在英国考文垂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从事生理学研究各1年。
艾洪滨教授一直从事动物生理学、应激生物学和比较生理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已发表论文100余篇。有些研究成果被收入《中国生理学史》。主编高校教材《人体解剖生理学》(科学出版社,已出版第2版)、《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程》(科学出版社,已出版第3版)。
“教书育人,师德为先”是他多年来培养学生始终遵循的原则,在孜孜不倦地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他严格要求学生,并从思想及生活上给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曾被评为山东师大十佳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教书育人优秀研究生导师、大学生良师益友等。先后给研究生开设了电生理学、动物比较生理学、神经生物学、心电图学、动物学专题讲座等课程。已培养硕士研究生34人,博士研究生6人。
刘方爱,首届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数学专业,1986年从华东师范大学获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学位,2002年从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获博士学位。作为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先后开展了学校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的建设与优化,建立了学校私有云和数据中心平台,完成了多个应用系统,提升了学校信息化水平,为学校的大数据分析打下了基础。
自1986年工作以来,刘方爱教授为本科生主讲过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软件工程等多门计算机主干课程,为研究生开设了分布式计算、网络模型等课程,主编过各类教材8部,承担山东省教学改革课题3项,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三等奖各一项。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4项。目前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各一项。近年来在《Science in China (F)》、《Journal of Supercomputer》、《中国科学E》、《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等SCI或EI检索及其它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自2000年以来,其指导硕士研究生50多人,博士研究生10余人,其中1人获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3人获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
毕华林,首届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科技处处长,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化学课程标准研制专家组核心成员,教育部首批“国培计划”专家。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委员、《化学教育》杂志编委,南京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兼职(讲座)教授。
多年来毕华林教授一直从事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和教学工作,在《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教育学报》、《化学教育》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其中25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复制,论文他引次数1500余次,H指数24;出版《走向生本的教科书设计》、《化学学习心理学》、《化学教学设计》等专著10余部,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等课题10项,主持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课程《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以及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实践取向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化学教师培养研究与实践》。曾获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山东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曾宪梓高等院校优秀教师奖三等奖。共招收博士、硕士、教育硕士研究生160余名,指导的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分别评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刘国涛,首届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原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职山东建筑大学。任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教学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济南市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济南市仲裁委仲裁员,齐鲁律师事务所律师、专利代理人。2009年被评为首届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012年,获第二届“山东省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第一届“泉城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荣誉称号;曾获第四届山东师范大学“教书育人”优秀研究生导师、优秀本科生导师等荣誉称号。
刘国涛教授主持省部级科研、教改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司法部重点项目1项、中国法学会重点项目1项等);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个人学术专著3部,主编5部,参编国家“十一五”规划环境法学教材等。独立获得(或第一获奖人)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主讲的本科课程《环境法学》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获山东师范大学校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本科生优秀教学奖、研究生优秀教学奖。
张志勇,首届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原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课程与教学(体育)博士、硕士方向及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点等学科带头人,山东省级教学名师。1998年遴选为硕士生导师,1999至2002年作为国际共同研究员在日本从事教育社会学研究并就读于爱知教育大学大学院。现兼任教育部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分会常委、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以及中国教育学会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研究会副理事长。
投身体育教育事业30余年来,张志勇教授以严谨的从业态度致力于体育教育理论的教学与研究。经过国内外学习与研究的感悟,更拓展了从业境界。工作中务实、开拓、追求卓越,以厚实的专业基础和敬业精神,实现着自己的专业理想和社会价值。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编、参编国家规划教材和论著15部,《体育教学论》被30余所高校选用为研究生教材,在全国颇有影响;张志勇教授承担、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教育规划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课题20余项,研究成果分别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等多项奖项。其指导的学生中有多人分别获省级优秀硕士论文、省级优秀毕业生和多项学术成果奖。
张宗斌,首届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投资发展研究基地负责人,山东省重点学科——世界经济学科学术带头人,第三批齐鲁文化英才获得者。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副理事长,山东省对外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
张宗斌教授在《经济研究》、《世界经济》、《财贸经济》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刊物上发表近100篇学术论文,出版著作、主编教材6部,获得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级以上奖4项。
陈清,首届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任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研究员,副院长,兼任广播影视系主任。担任山东省文学艺术重点学科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带头人,广播电视艺术学和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被授予山东师范大学首届“教书育人”优秀研究生导师、校教学名师。指导硕士研究生15届96名,15名考上博士研究生。2002年起,陈清教授主持创办了山东省第一个广播电视艺术学、第一个传播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第一个广播电视编导、第一个数字媒体艺术本科专业,随后主持申办了数字媒体艺术本科的动画艺术方向。 从无到有,构建起山东省最早、学科系统的现代传媒高等教育教学体系。2010年4月至今,退休后先后受聘担任山东省广电局审看专家组成员、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副院长、山东外事翻译学院技术学院院长、动画艺术专业学科带头人、中央电视台农业节目《美丽乡村.新田园》系列片总编导等职。
陈清教授长期从事影视剧、纪录片、科教片、动画和美术创作与理论研究,作为第一主创人员13次获得中宣部批准立项的国家级影视政府奖,30次获得全国和省部级学术奖。2000年因获得全国农业影视神农奖三次金奖(《金银小杨屯》、《崛起》、《新牛经》)、三次银奖,三次创作单项奖,被授予首位“全国农业电影电视突出贡献奖”。2007年获得我国新闻出版最高奖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电视系列片《新农居》)和山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泰山文艺奖(理论专著《齐鲁文化孕育的山东电视艺术》)。在《现代传播》、《电视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等本学科全国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3篇,在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影视动画艺术》、《电脑动画的设计与制作》、《影视之光》、《影视之门》、《现代媒体艺术》、《齐鲁文化孕育的山东电视艺术》、《艺术传播》等专著、教材10部,在中国农业音像出版社出版科技音像教材26部,在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出版美术作品6件,主创电视作品390多部集,担任1部电影故事片,3部电视连续剧的美术设计。主持过《现代传媒高级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影视动画的艺术构建》等多项省、部、厅课题。
金传宝,首届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原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齐鲁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史、比较教育学硕士点导师,中国陶行知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外国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和英语词汇学。
目前已出版个人专著4部,与人合著著作2部,参与翻译与校对著作1部,参与编写教材多部,在《教育研究》、《教育学报》、《比较教育研究》等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8000基本英语词汇快速记忆》是国内外首次用文字学的方式解读常用基本英语词汇的著作。书中提出,英语词汇的源头——印欧语词根的生成与汉字的生成方式异曲同工。作者多年的研究发现,印欧语词根的生成包括象声、象形会意和派生合成三种模式。常用的印欧语词根1300多个,可以缩减到800个左右,只要充分认识这800个常用的印欧语词根的生成方式和过程,就可以帮助学习者认识绝大多数英语词汇,进一步可以认识印欧语系所包含的近100种支语言的绝大多数词汇。
杨守森,首届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2月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留校任教。曾参与操办山东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会刊《青年思想家》近20年,现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艺学学科博士生导师。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外文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华美学学会理事、山东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等。
杨守森教授出版著作有《艺术境界论》、《艺术想象论》、《审美本体否定论》、《20世纪中国文学问题》、《灵魂的守护》、《追寻诗性之光》;主编著作有《20世纪中国作家心态史》、《中国当代作家的心灵历程》、《数字化时代与文学艺术》、《诗歌精华读本》、《莫言研究30年》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 《新编西方文论教程》、《文学理论实用教程》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另有部分诗歌、小说、绘画作品发表。曾主持或独立承担过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项教育部课题、2项山东省社科规划课题。曾获山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另获齐鲁文学奖1项,刘勰文艺评论奖2项。2014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周均平,首届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教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学术带头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先后兼任中国企业文化学会美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华美学学会理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
周均平教授主要从事文艺学、美学研究,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及审美文化。先后主持和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8项。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著作5部,主编、参编著作11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项,其中独立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主持和承担省级教改重点项目等4项,主编、参编国家及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4部,获省教学成果二、三等奖各1项,省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现已招收研究生146人,其中博士生17人,已获博士学位13人;硕士生129人,已获硕士学位118人。学生在读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研究生科技创新二等奖2项、校优秀学位论文奖5项。
孟祥增,首届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电化教育优秀工作者,山东省省级重点学科教育技术学学科带头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师范大学现代传媒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和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研究生导师。
孟祥增教授兢兢业业工作在研究生教学一线,每年坚持为研究生讲授三门专业课,出版研究生教材一部,编写研究生课程讲义两部,制作研究生网络课程两门。对研究生培养认真负责,每周例行举办一次学术研讨会,每次1-2名研究生做学术报告。对每个研究生的研究内容和进展做具体指导,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从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到毕业论文的内容结构、实验数据、研究结论等都做仔细指导。积极鼓励研究生申报创新论文奖励和各级优秀论文。自1999年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以来,培养研究生80人。已获得硕士学位68人,其中学术硕士研究生45人,教育硕士研究生18人,同等学历研究生2人,高校教师3人。在读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9人。培养的研究生发表CSSCI期刊论文15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8篇。有2人获省级优秀硕士论文,4人获校级优秀硕士论文,3人获校创新论文奖励,2人获校优秀科研一、二等奖。
杨敏,首届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省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外语专业教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山东省第十一、十二届人大代表及常务委员会委员。曾任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山东外语教学》主编、主任,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外语专业教学研究会会长。曾获政府颁布的山东省高等教育优秀教材一等奖,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山东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山东省优秀科研成果奖,以及第四次世界妇女代表大会中国组委会翻译工作嘉奖。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英语语言学、英语教学、学科教学等。
杨敏教授的研究成果包括已发表论文、专著、著作、教材、翻译作品共计六十余项,现主持国家社科规划十二五人文社科重点项目1项,另外主持并已结项国家社科规划十一五社科项目1项,山东省九五、十五社科规划重点项目2项,山东省课程与教材改革重点资助项目1项。著作《中国传统文化通览》(英汉版)入选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重点项目”,著作《中国文化通览》(英汉版)入选“国家十一五高校规划教材”。
郭佃顺,首届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师范大学首届优秀青年教师。长期致力于研究生教学与培养工作,先后讲授了《物理有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药物化学》、《组合化学》和《现代生活化学》等课程,培养研究生20余名。编著出版了《物理有机化学》、《化 之道》和《开启化学之门》等研究生教材与化学科普丛书,荣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现主要从事有机合成方法学与光电功能材料等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0余项,在 Org. Lett., Organometallics, Tetrahedron Lett.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 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省、厅级鉴定成果5项。发现了多种用于构筑新型电化学活性受体分子的自组装反应,首次建立了编码标记与微波辅助相结合的固相有机合成新技术,对多样性导向合成杂环化合物库并用于化学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柴金岭,首届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被评为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优秀指导教师。主要从事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等研究工作。 近年来在微乳液相行为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创造性提出ε-β “鱼状” 相图和中相微乳液稀释法等重要研究方法。 研究工作发表于Langmuir,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 (PCCP), J.Colloid Interface Sci.,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Colloid Polym. Sci., Journal of Solution Chemistry, Fluid Phase Equilibria等本专业国际顶尖或重要学术刊物,受到国内外同行关注和高度评价。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微乳液体系相组分的新型测定方法及其在多种微乳液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21476133)。2004年以来,其指导硕士研究生已毕业30名,有的在高等学校、中科院和省属重点中学工作,并已取得优异的成绩,许多毕业生已晋升为教授、副教授,或为学术或教学骨干。目前指导在校硕士研究生6名,博士生2名。
崔永杰,首届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外国哲学硕士学位点负责人,兼任山东省哲学学会副会长、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荣获“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山东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崔永杰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社会主义实践、近代西方哲学。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及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4项。出版《西方哲学教程》、《西方哲学的现当代走向》等学术著作4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文史哲》、《社会主义研究》及《中国社会科报》等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20余篇被《新华文摘》、《哲学年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教学科研成果获得山东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山东省教委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科研成果、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山东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奖5项。目前正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
潘杰,首届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生命科学学院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肝脏脂肪代谢关键分子与肝脂肪化以及与肝癌相关性研究,利用基因敲除、分子生物学究手段,研究ACOX缺失小鼠及其他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制作和研究工作。在PNAS和JBC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1篇;在此期间,获得美国组织细胞化学年会颁发的年度青年科学工作者奖。
潘杰教授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山东省科技厅攻关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并获得科技部与丹麦科技部联合资助的国际合作项目。回国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相关研究相关论文40篇。目前更加关注对年轻人才(本科生、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引导事业,希望将多年国内外科研与教学中的经验与有识之士共享,以期共同努力、共同发展。